□天文
胃肠道疾病主要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急、慢性阑尾炎等)、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癌、大肠癌及肠易激综合征等。现如今,胃肠道疾病发病率高,在我国有“十人九胃病”的说法,病程较长、治疗较难、反复发作等均是胃肠道疾病的特点。
医学研究发现,胃肠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是胃肠道黏膜内的防护因子弱于攻击因子。
胃黏膜的攻击因子常见胃酸、胆酸、蛋白酶、胃幽门螺杆菌(HP)及烟酒、药物等刺激性物质,而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的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
相关共识建议,根据患者的病因情况,选择具有抑酸作用的PPI或者H2受体阻滞剂、胃黏膜保护剂及相关制剂。对于存在HP感染的患者,不管有无症状和(或)并发症,均属感染性疾病,应进行HP根除治疗;伴胆汁反流的胃病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有胃黏膜糜烂和(或)腹痛、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剂、H2RA或PPI。具有明显进食相关的腹胀、纳差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状者,可考虑应用消化酶制剂。
化学药物的特点是机制明确,只要确定患者明确的病因,就可以选择对应的药物。然而,寻其根源,临床上胃肠道疾病多是由于饮食习惯等多种原因所致,并非明确的一种病因,很难使用一种化学药物就实现治疗目的。
中药作为多靶点作用机制的多组分药物,恰恰可以相对完整地覆盖胃肠道疾病的多种致病因素,且由于中药多项调节的原因,其缓解症状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好,非常适合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应用。如荆花胃康胶丸可适用于对抗生素过敏的胃炎、溃疡病患者,能够起到清热化瘀、缓解患者疼痛等作用。
中西医药结合治疗可以减少西药不良反应,能够取中西医各自治疗之长处,避各自之短处,改善患者依从性,对胃肠道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