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王瑜于娜北京报道
胃癌是当今世界人类健康的杀手。随着科学进步和医学发展,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攻克这个难题,但是人们也已经不用“谈癌色变”。
针对胃癌的防治,《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科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邹多武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玉萍教授。两位专家直言,如果做到早筛早诊早治,胃癌完全是可防可控的。
邹多武教授指出,如果在胃癌早期进行治疗,5年生存率高于90%;如果在癌前病变进行治疗,对寿命几乎没有影响;但是一旦胃癌进展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就比较差。
我国是胃癌大国,据全球癌症数据(GlobalCancerStatistics)显示,我国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35.1%,远低于日本的64.6%和韩国的71.5%。刘玉萍教授指出,数字差距背后,是早筛早诊的缺乏,导致患者一旦发现胃癌就进展到晚期。
而导致筛查率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医疗资源紧缺、对传统胃镜的排斥、国民健康意识亟待提高等。
因此,邹多武和刘玉萍两位教授一再呼吁,希望大家特别是高危人群重视胃镜筛查,刘玉萍教授说:“发现一例早癌,可以挽救一个生命,甚至可以拯救一个家庭。”
所以,一次胃镜筛查,可能是一个生与死的决定。
如何更早发现胃癌?
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的胃总是或多或少有些问题,不少人选择忍一忍,殊不知一时选择忍过去,可能会错过一次挽救生命的机会。
对此,邹多武教授颇有感触。他讲到,他在临床接触到一名患者,患有严重胃炎并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根治幽门螺杆菌后,他告诉患者两个月以后复查,以观察其胃上低级别上皮内瘤的变化情况,结果该患者却忽视了医嘱,直到两年后他感觉身体特别医院,结果上皮内瘤已经发展成晚期胃癌。邹多武教授感到特别惋惜,他说:“这位患者只要定期随诊,就可以挽回生命,但却因为患者本身的忽视,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生命没有如果。在这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背后,是胃癌早筛早诊的缺乏。统计显示,我国胃癌早诊率仅有10%,而毗邻的日本、韩国的胃癌早诊率分别为75%、50%。邹多武教授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消化道疾病防控的必由之路。
磁控胶囊胃镜,早癌之战的武器
一位朋友的经历,让刘玉萍教授记忆犹新。这位刘教授的朋友年近60岁,身体状况良好,未有胃部任何不适症状,也从未做过胃镜检查。刘玉萍教授从医生专业角度出发,好意提醒他应该做一次胃镜检查,也幸亏这位朋友听从了刘玉萍教授的建议,在磁控胶囊胃镜检查下,医生发现他患有胃黏膜糜烂,后经活检确认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精准,这还竟是一个癌前病变。只是这种病变,一般来说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刘玉萍教授感叹,一次胃镜筛查,就真的挽救了一条生命。
刘玉萍教授指出,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HP(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父母、儿女、亲兄弟);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渍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术后残胃;长期喜食腌制、高盐、烧烤等食物,并有胃部症状者;吸烟及饮酒等以上人群,不论有没有体感症状,都应该及时进行胃癌筛查。
据资料显示,医院曾做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刊发于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对主动接受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名无症状体检人群的检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这群没有任何胃部不适症状、甚至有不少觉得自己胃部很健康的人群中,胃癌检出率2.2‰,其中50岁以上受检者(胃癌高危人群)胃癌检出率高达7.4‰,即每人中有1人罹患胃癌。
邹多武教授指出,依据胃癌诊治时期的不同,5年生存率有极其显著性的差异,胃癌早期手术后5年存活率Ⅰ期为90%,Ⅱ期为66%,Ⅲ期为51%,而胃癌晚期仅为14%。所以,他一再强调,没有不适感不代表没有胃病,高危人群没有任何不适也应该在每年的体检中增加胃镜检查,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