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闭经失眠口疮helliphel
TUhjnbcbe - 2022/6/1 14:21:00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小编导读

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医方千千万万,有的方子不好用、不受宠,现在已鲜少有人问津,而有的方子一直受到医家们的喜爱和重视,半夏泻心汤就是其中的一个。此方出自《伤寒论》,书中言其治疗痞证,但其实只要抓准病机,半夏泻心汤在其他一些病证的治疗中也可发挥作用。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医案来见证一下半夏泻心汤的疗效吧。

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芩、*连、干姜、人参、甘草、大枣

方歌: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脓耳案

患者,女,24岁,年11月17日初诊。

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痛,伴外耳道溢脓2天。平素胃脘胀痛,怕凉,口苦,口干,纳差,眠可,小便*赤,饮食不慎则大便烂。查:左耳外耳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引流,清理后见鼓膜充血、紧张部小穿孔。乳突压痛阴性。鼻腔通畅,无异常分泌物。舌红,苔薄腻,脉滑。

中医诊断:脓耳(湿热中阻)。

西医诊断:急性中耳炎。

治则:清上温下,燮理中焦。

处方:半夏12g,*芩12g,*连6g,*参12g,干姜10g,大枣10g,炙甘草9,砂仁12g(后下)。4剂,日1剂,水煎服。

年3月因咽痛就诊时自诉服药2剂后外耳道溢脓消失,尽剂后诸症若失,遂未复诊。查:左耳外耳道通畅,鼓膜完整、标志清晰。

按语:从西医学角度来看,患者有慢性胃肠炎,平素胃脘胀痛,怕凉,饮食不慎即腹泻,没有足够证据认为与急性中耳炎有关系,故西医学治疗亦是分而治之,即耳科管耳科的,内科管内科的,各不相干。但以中医整体观来看,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在的各脏腑器官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其生理病理都是相互影响的,故治疗上必须把握其内在联系而为之。故中医治病常常是一人身上各科不同之病,却能用一方而痊愈之。其关键就在于中医之整体辨证观。本案即是一例,半夏泻心汤本为太阳病误治后阳气内陷,阻于中焦,与胃中浊邪相结而成心下痞满为痛的病证。笔者临证之时凡见胃脘痞闷,兼见上热下寒之见证,则使用本方,均无往而不利。

闭经案

朝某,女,44岁,年3月14日初诊。

月经量少,近4个月未来月经,期间有量少色淡月经,胃脘时有胀痛1月余,眼肿胀不适,腰以下凉,平素易上火,舌红,苔燥白,脉沉伏。胃镜示:十二指肠球炎。

中医诊断:闭经(脾虚血瘀)。

治则: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处方:制半夏10g,*连6g,*芩10g,干姜6g,香附15g(后下),补骨脂15g,炒蒲*10g(包煎),五灵脂15g,苏梗10g,当归15g,白芍15g,砂仁8g(后下),木香10g,蒲公英15g,甘草4g。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20日二诊:药后胃胀痛明显好转,便畅、1日1次,眼肿减轻,腰腿仍畏凉,腰困,舌暗淡,苔白腻,脉沉。继续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上方减补骨脂,加厚朴10g,陈皮6g,*芪12g,神曲12g。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29日三诊:药后胃舒,月经已来,量可。效不更方,继服5剂巩固疗效。

按语:《素问·经脉别论》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女科经论·月经门》言:“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故脾胃健旺气血生化才有源。本案患者脾胃运化不畅,气血生化乏源,气机阻滞,则胃胀痛,月经量少,甚至气滞血瘀出现暂时闭经的表现。气不能推动水液正常运行,停滞眼部,故眼肿。舌红苔燥,易上火,而腰以下凉属上热下寒。药用半夏泻心汤平调寒热,补骨脂补肾助阳;失笑散活血祛瘀止痛,李时珍言“失笑散不独治妇人心痛腹痛……百药不效者,俱能奏效,屡用屡验,真近世神方也”;当归、白芍俱入肝经,活血祛瘀,养血调经;木香、砂仁、苏梗行气止痛;蒲公英具有抑菌作用。二诊加厚朴、陈皮增强理气除痞之效;加神曲健脾消食;加*芪补气升阳,利水退肿。

不寐案

苗某,女,39岁,年9月18日初诊。

近半个月晚上入睡困难,寐而易醒,胃脘不适,时有胀痛感,纳呆,大便不畅,影响到情绪不佳,舌淡苔薄,脉细弦。

中医诊断:不寐(脾虚气滞)。

治则: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佐以安神。

处方:制半夏10g,*芩10g,*连6g,干姜6g,木香6g,柴胡6g,厚朴10g,郁金15g,合欢花12g,夜交藤15g,川楝子10g,甘草4g,生麦芽12g。6剂,水煎服,日1剂。

9月25日二诊:药后诸症明显缓解,效不更方,随进7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纳呆、胃胀痛、大便不畅乃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气机阻滞之表现,故影响到睡眠和情绪。药用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方中柴胡、郁金、川楝子均入肝经,疏肝行气止痛;木香、厚朴辛行苦泄,温通脾胃之滞气;合欢花、夜交藤甘平养心安神;生麦芽健脾消食。诸药相合,中焦脾胃气机调畅,人体阴阳平衡则神自安。

胁痛案(胆囊炎)

曹某,女,44岁,年7月12日初诊。

半年前右胁肋痛,偶尔有背痛,近1周加重,并觉胃胀,时痛,时有烧心感,口苦,大便干,面暗,睡眠一般,急躁易怒,时汗出,舌红苔薄,脉细弦。B超示:胆囊炎;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HP(+)。

中医诊断:胁痛(寒热错杂)。

西医诊断:胆囊炎。

治则:辛开苦降,疏肝理脾。

处方:制半夏10g,*连6g,*芩10g,干姜6g,柴胡7g,蒲公英10g,吴茱萸3g,乌贼骨18g,白芍15g,炒蒲*10g(包煎),五灵脂15g,神曲12g,木香10g,香附12g,苏梗10g,茵陈12g,金钱草12g,甘草5g,火麻仁10g。5剂,水煎服,日1剂。

7月17日二诊:药后胃痛、烧心感、胁痛及大便干均好转,仍眠差,时口苦,舌暗红,苔薄,脉细滑。上方加夜交藤15g,肉桂3g,生麦芽15g,炒枣仁30g。5剂,水煎服,日1剂。

7月25日三诊:胃胀痛、口苦、背胁痛缓解,汗多,舌红,苔薄,脉沉略滑。上方加浮小麦15g,生龙牡各15g。6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本例患者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胃,且因肝胆疏泄失职影响到脾胃运化功能。木不疏土,则脾虚不运;气滞血瘀,故导致以上诸症。药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加木香、香附、苏梗增强行气止痛之功;失笑散活血化瘀;乌贼骨制酸止痛,可缓解烧心症状,促进溃疡面炎症吸收,临床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少量吴茱萸温经通络止痛;茵陈、金钱草清热利湿利胆。诸药疏肝利胆,调畅脾胃气机,对寒热错杂型胆囊炎疗效显著。

口疮案

王某,女,44岁,年12月2日初诊。

口腔溃疡1月余,近两天溃疡面痛明显,自述以前服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6有效,此次溃疡服之效果不显,有鼻涕,大便干,纳少,食多胃胀,形瘦,舌红苔白,脉细。血压/70mmHg。

中医诊断:口疮(阴虚湿热)。

治则:滋阴清热,理气健脾。

处方:制半夏10g,*连7g,*芩10g,干姜5g,石斛15g,蒲公英15g,甘草10g,沙参12g,枳实10g,厚朴8g,大*6g,大枣2g,连翘15g。5剂,水煎服,日1剂。

2月7日二诊:药后口疮基本痊愈,大便1日1次、时干,纳少,舌淡红,苔白,脉细略数。上方加焦三仙各10g,乌药15g,生龙牡各15g(先煎)。5剂,水煎服,日1剂。

12月13日三诊:药后诸症缓解。效不更方,继进5剂,巩固疗效。

按语:口疮与心火、胃火上熏和脾胃郁热化火有关,对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型口疮往往是因诸邪相兼为病,寒热错杂,影响脾胃之升降功能,《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正是平调寒热、辛开苦降之良方。《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惑阴阳*病证治》云:“狐惑之为病……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半夏泻心汤虽非口疮所设,但若病机相符,临床效显,值得用验。

学中医,总绕不开经方的话题。很多大夫都会下功夫研究经方,希望在临床上通过经方为更多的人解除痛苦。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闭经失眠口疮hellip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