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慢性萎缩性胃炎
TUhjnbcbe - 2021/6/4 23:12:00

陈某某,男,42岁。年8月27日初诊。

主诉:反复胃脘疼痛20余年。

病史:患者因工作性质长期饮食不规律,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伴泛酸,自行服胃药后症状缓解,但上述症状时有反复,每遇饮食不规律、食冷饮即作。3医院查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今为求进一步诊疗,遂前来求诊。辰下:胃脘疼痛,呈胀痛,持续性痞闷不适,泛酸,口干口苦,纳寐欠,小便正常,大便秘结,舌淡苔白厚,脉沉。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姜半夏12g*连9g*芩12g

*芪20g砂仁6g(后入)木瓜12g

木香6g苏梗12g藿香12g

枳实12g厚朴12g火麻仁15g

灯盏花20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9.3):患者诉药后证缓,胃痛、痞闷均明显减轻,泛酸好转,口干口苦,大便量少而干,余证皆缓,舌淡苔*,脉沉。予上方加鲜石斛9g、大*6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9.17):14付尽服,胃脘疼痛、痞闷基本缓解,唯饮食不慎胃脘闷痛发作一次,口干口苦较前减轻,食欲可,睡眠正常,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予二诊方加桃仁9g,再服7剂后,患者胃脘疼痛未再发作,纳可寐安,余证皆除。

按语:胃痛是是指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可伴有胃胀、反酸、嗳气、呃逆等症状,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案患者长期饮食不规律,损伤脾胃,日久脾阳受损,而致中焦虚寒,脾胃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虚弱,胃气失和,气机升降失司,气滞中焦,不通则痛,故见胃痛,痞闷;脾虚肝乘,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易化火生热,火热上炎,出现口干口苦;《证治汇补·吞酸》中有云“大凡积滞中焦,旧郁成热,则木从火化,因而作酸。”肝为刚脏,其气主升,其味为酸,遂火热上逆,故见胃中酸水上泛。《内经》言:“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夜寐欠安。气郁于胃而化热,成为阳明热化,邪热与大肠的糟粕搏结,津液被耗,故大便秘结。四诊合参,此案乃中虚气滞热结之寒热错杂证。

治当寒热同调,理气止痛,方投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该方主要治疗柴胡汤证误下后出现的痞证,然临床上该方应用非局限于外感伤寒误下,后世医家多据其寒热并调、辛开苦降的治疗思想来治疗饮食损伤、痰湿郁滞、气郁不舒、湿热阻滞等内伤杂病,凡符合寒热互结胃肠,清浊升降失常之病机皆可用之。方中姜半夏辛温,可散结消痞,降逆止呕;*芩、*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可除中焦郁热,泄热坚阴;*芪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伍以砂仁辛温,温脾胃之阳而散寒,又有理气化湿开胃之功,配合霍香散寒除湿,可助复中焦脾运;脾虚肝乘,则气机郁滞,木瓜、木香、苏梗三者可平肝和胃,理气宽中,行气止痛;火麻仁润肠通便,伍枳实、厚朴行气破结,消痞除满,可增降泄通便之力;气行血行,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胃痛之患于理气之余常须兼以活血,故予灯盏花活血止痛消积。

二诊之时,患者诉药后证缓,胃痛、痞闷均明显减轻,泛酸好转,口干口苦,大便量少而干,此中焦气机郁滞渐开,然仍有邪热结于里而耗伤津液,故予上方基础加鲜铁皮石斛益胃养阴生津,并予大*苦寒泻热,祛瘀通便,荡涤肠胃邪热积滞。三诊之时,胃脘疼痛、痞闷已基本缓解,口干口苦亦较前缓解,此气机升降得以复,郁滞邪热亦得清。本病病程已久,清代《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有“久痛入络”之说,故今药已中的,仍宗上法,守方加桃仁以活血化瘀。服上药后,胃脘疼痛未再发作,纳可寐安,余证皆除,疗效颇佳。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慢性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