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大多数患者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痛或不适、餐后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反酸等。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嘈杂”“反酸”等范畴。
肝胃气滞型
症见胃脘胀满而痛,痛窜两胁,胁肋胀满,痛无定处,时作时止,症状随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烦躁易怒,喜长叹息,嗳气频作,口苦嘈杂,泛酸恶心,或伴胸闷不舒,纳差腹胀,得嗳气或矢气为快,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本型多为慢性胃炎的早期、活动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活跃,胃肠功能紊乱,常伴胆汁反流,易发生胃排空障碍。
治法及选方
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可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加减金铃子散加味。
若痛引两胁,可加郁金、降香;引及脐腹作痛者,加乌药、木香;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加强理气止痛;伴刺痛加丹参、乳香、没药。大便干者,加大*。
烧心吞酸者,加*连、吴茱萸、乌贼骨、煅瓦楞以制酸。
嗳气较频者,加旋覆花、沉香以顺气降逆。
呃逆者加代赭石、竹茹。
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生姜。
若兼食滞、嗳腐,可加炒山楂、炒谷麦芽。
若患者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嘈杂吞酸,舌红苔*,脉弦数者,此为肝胃郁热,可用丹栀逍遥散和左金丸以疏肝泻热和胃。
脾胃湿热型
本型临床较为多见,病程缠绵,症见胃脘灼热胀痛,痛势急迫,脘腹痞闷,食少纳呆,恶心欲吐,口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困倦,小便短*,大便黏滞,舌质红,苔*腻,脉滑数或濡数。本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最高,显示胃炎持续活动或急性发作,胃黏膜多呈充血、渗出、糜烂等。
治法及选方
治以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清中汤。该方具有清化中焦湿热的作用,适用于痛势急迫、胃脘灼热,口干口苦的胃痛。
若身体困重,大便黏滞,此为偏于湿重者,加苍术、藿香、茵陈,或用藿朴夏苓汤合平胃散以燥湿醒脾;偏于热重者加蒲公英、*芩、山栀清胃泄热。
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可用*连温胆汤以清热化湿,和中醒脾;若兼肝胆湿热,可加川大*、芒硝、海金沙、金钱草。
反酸加左金丸。
大便秘结不通者,加生大*通下导滞。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橘皮以清胃降逆。
气滞腹胀者可加厚朴、枳实以理气消胀。
纳呆少食者,可加神曲、炒谷麦芽等以消食导滞。
若幽门螺杆菌阳性,可加*连、蒲公英、大*、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之药,必要时可联合西药治疗。
若患者一方面表现为寒证,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另一方面表现为热证,时感灼热,口干苦,舌苔*,此为寒热错杂证,予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寒热并调。
胃络瘀阻型
本型多由于久病致瘀,症见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拒按,按之痛甚,食后痛增,胃痛日久不愈,入夜尤甚,甚者呕血、黑便或有大便隐血阳性,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本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也较高,胃黏膜仍处于炎症活动期,表现为充血、肿胀、糜烂、出血,与微循环障碍有关,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治法及选方
治以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实证用失笑散合丹参饮为主方加减,虚证可以调营敛肝饮为主方加减。
若见黑便或少量出血,可加三七、白及、地榆炭以化瘀止血;若出血不止,需考虑住院治疗。
反复失血,而致血气两伤者,可加*芪、当归。若胃脘疼痛甚者,可加延胡索、木香、郁金、枳壳等加强活血行气止痛之功。
舌淡脉弱,四肢不温,当为气虚无力行血,加*参、炙*芪以益气活血。
脾胃虚弱型
症见胃脘部隐隐作痛,绵绵不休,甚者胃脘部有冷感,喜温喜按,饥则痛甚,得食稍缓,劳累或着凉后发作或加重;腹部胀满,食后则甚,纳呆少食,口中乏味,泛吐清涎,神疲乏力,面色萎*,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倦怠嗜卧,甚则水肿,大便溏薄或腹泻,小便清长,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润滑,脉迟缓或沉细弱。本型多见于慢性胃炎病程较长者,本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较低,处于中晚期,从虚实夹杂转为虚寒为主,胃的功能减弱,胃酸偏低。
治法及选方
偏于气虚者选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和胃止痛;偏于阳虚者选*芪建中汤合理中汤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痛止之后可用香砂六君子汤或者香砂六君子丸调理。
若泛吐清涎较多,或舌苔水润者,宜加干姜、法半夏以温胃化饮。
若胃脘冷痛,里寒较甚者,可加附子、干姜、川椒,或加理中丸以温中散寒;痛甚者加高良姜、广木香;若兼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可用附子理中汤温肾暖脾,和胃止痛;无泛吐清水、手足不温者,可改用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和胃止痛。
若有气血虚表现者,加*芪、当归。
泛酸者,去饴糖,加*连、炒吴茱萸、乌贼骨、煅瓦楞子等以制酸和胃。
若因脾虚气滞而致胀甚者,可加四逆散、苏梗、莱菔子等以疏肝解郁,调和肝脾。
若兼湿滞,脘闷不适,舌苔白腻者,可加蔻仁、砂仁、草果,或用平胃散以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纳呆者,可加鸡内金、焦三仙、炒谷芽。
便溏腹泻者,重用炒白术,若有焦白术更佳,佐少量*连、熟大*;若兼腰膝酸软,晨起如厕者,可加四神丸。
胃阴不足型
本型病程长,由于长期经受*邪、湿热、瘀、寒等作用,病久伤阴,症见胃脘隐隐灼痛,饥嘈不适,饿时加重,但不欲食,干呕呃逆,咽干唇燥,欲饮水,心烦少寐,消瘦乏力,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少津,或少苔或无苔,或舌有裂纹,脉细数。
本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最低,胃黏膜营养不良、萎缩、干燥、变薄,胃酸低下。
治法及选方
治疗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为主。方以沙参麦冬汤合芍药甘草汤为主加减。前方养阴益胃,后方偏于缓急止痛,两方合用滋阴而不腻,止痛又不伤阴,适用于隐隐作痛,咽干口燥,舌红少津的患者。
主症兼有气虚者,加*参、白术,佐以少量五味子以敛胃气。
眼睛干涩,头昏目眩者,加生地*、枸杞子,或用一贯煎。
心烦加山栀子、莲子心以清心火;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养心安神;少寐多梦者,加夜交藤、合欢皮。
嘈杂、吞酸、干呕,胃阴虚而肝气旺者,加乌梅、吴茱萸、*连。
大便秘结者,加大*、玄参、瓜蒌仁、火麻仁、黑芝麻润肠通便。
胃脘胀痛较剧烈,兼有气滞者,加绿萼梅、佛手片、厚朴花等行气止痛。
若阴虚胃热者,加知母、*连等养阴清胃;渴甚加天花粉、石斛,或用益胃汤以益胃养阴,生津止痛。
知识链接:幽门螺杆菌感染时中医如何辨证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其在中医学应属“邪气”范畴,外邪致病为疾病的早期及活动期,相当于慢性胃炎的急性发作期,此时邪气旺盛,正气不衰,邪正相争。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多为疾病的这一阶段。
而脾胃虚弱时,多为疾病的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期,此时正气多虚,邪气不盛,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
总结
以上各证型往往不是单独出现或一成不变的,多夹杂出现。从临床辨证分型来看,单纯的脾胃虚弱见证相对较少,但脾胃虚弱贯穿于各型之中,脾虚气滞、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受损是整个病机的核心所在。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比较注重在多层次、多靶点上的整体调节作用,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辨病,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总之,中医辨证分型对指导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方面效果显著,甚至使病理改变得到逆转,其疗效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作者:医院 苏克雷
村医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