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如何规范消化道黏膜活检标本取样
TUhjnbcbe - 2021/1/29 1:16:00
导读

针对各类消化内镜技术的特点,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为规范地获取和处理标本,作出完整准确而规范的病理学诊断,讨论并制订了《中国消化内镜活检与病理学检查规范专家共识(草案)》,为消化内镜相关病理学标本采集和处理提供临床指导。医脉通整理其中消化道黏膜活检标本内容,以飨读者。

食管和胃肠道黏膜活检标本取材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病理学诊断。活检部位的准确性是避免诊断假阴性的关键,同一个活检部位的第一块标本尤为重要,后续活检因黏膜出血而易影响准确性。黏膜活检要求标本应足够大、深度需尽可能达到黏膜肌层。

(一)内镜黏膜活检的要求

1.选择性活检:为了明确内镜所见病变的性质,可选择病变处局部黏膜进行活检。隆起性病灶在其顶部(充血、糜烂等)及其基底部(糜烂、凹凸不平、色泽改变等)活检,内镜诊断为息肉的隆起性病灶也可完整切除后送检;平坦性病灶在病灶周边或中央、黏膜皱襞中断处活检;溃疡性病灶在溃疡边缘黏膜隆起的顶部或内侧黏膜多点活检;局部黏膜病灶也可根据染色、放大内镜观察的结果,针对最可疑或最典型的病变部位进行活检。

2.定位性活检:为了明确病变的性质、分布范围以及程度,应在胃肠道黏膜多个固定的部位进行活检。①Barrett食管:在食管下段黏膜根据内镜所见的病变范围或疑似伴有异型增生的区域活检。②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窦小弯侧距幽门5cm(邻近胃角处)或胃窦大弯侧正对胃角处取活检1~2块行尿素酶试验或组织病理学诊断。③萎缩性胃炎:在胃角、胃窦距幽门2~3cm的大弯侧和小弯侧,胃体距贲门8cm的大弯侧和小弯侧(胃体中部大小弯),共取5块活检。④自身免疫性胃炎:在胃体、胃底,内镜表现为糜烂、溃疡、结节、息肉、肿块等病变处多部位进行活检。⑤乳糜泻:在十二指肠球部和远端取活检4~6块。⑥疑为显微镜下结肠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各取活检至少2块。⑦炎症性肠病:初次诊断考虑为克罗恩病时,至少在5个部位活检,其中包括回肠末端、直肠,每个部位取活检2块以上;如内镜表现为左半结肠和直肠疑似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活检的部位和数量可适当减少。内镜表现疑似异型增生的病变均需活检,也可进一步行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后,针对最可疑的部位进行活检。

(二)黏膜活检标本的处理

内镜医师应向病理医师准确提供送检标本的部位、数量、内镜所见以及简要病史等情况。不同部位的标本须分瓶保存,并标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部位、数量等信息。内镜医师应及时将标本放入4%中性缓冲甲醇溶液固定,固定液应超过标本体积10倍以上,标本固定时间为6~48h,固定温度为正常室温。临床疑似乳糜泻的小肠活检标本可先平铺在滤纸上再立即固定。有蒂的息肉切除标本,可直接放入固定液中,亚蒂或无蒂的息肉标本可在切缘处用墨汁标记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病理医师对黏膜活检标本进行取材前,应仔细核对送检标本的信息,核对无误后,对全部标本均应进行病理学检查。建议在组织包埋过程中,仔细辨认黏膜面,尽量确保包埋方向正确。每个包埋盒内不超过3个标本,每个蜡块应切取6~8个切片,行常规HE染色,并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染色方法。

小肠活检标本切片时尤应注意方向性,避免斜切,以准确观察绒毛的高度、宽度以及数量。息肉切除标本的取材,首先应仔细辨认息肉的切缘、有无蒂部以及蒂部的直径;无蒂息肉可垂直于切缘对标本改刀;若蒂的直径>2mm,应在距离蒂中心约1mm处垂直于切缘对标本改刀,再平行此切面,间隔2mm将标本全部取材;若蒂的直径<2mm,应垂直于切缘并间隔2mm对全部标本改刀,但蒂部不要改刀,应将整个蒂做成一个组织块。病理诊断时还应注意对有蒂型息肉的基线进行确定,基线以上的浸润为头浸润,基线以下的浸润为蒂浸润。内镜下切除有蒂型息肉可接受的黏膜下层安全的浸润深度为头浸润可>μm,蒂浸润则应<μm。

来源:胃肠病学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国消化内镜活组织检查与病理学检查规范专家共识(草案)

欢迎您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规范消化道黏膜活检标本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