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离胃癌有多远
胃癌的发生,历经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到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发生肠化或上皮内瘤变,最终演变为胃癌的缓慢过程。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是指胃黏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
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少数胃黏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有发展成癌变的可能,但是也不要对萎缩和肠化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因为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几率约为0.5%-1%,即使是低级别内瘤变大部分可以逆转的。因此对于大多数患者(尤其是轻度的患者)而言,其预后是良好的。
对于已发生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来说,定期随访胃镜是预防胃癌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1年左右随访一次,不伴有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酌情行内镜和病理随访。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幽门螺杆菌也是预防癌变的一个重要措施。
除了胃镜检查,萎缩性胃炎患者复查还需做多部位的取样病理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查,必要时还要做内镜下染色、超声内镜等特殊检查。
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居第二位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高居第二位,每年有68万人诊断出胃癌,同时每年也有50万人死于胃癌,我国胃癌的死亡人数占全球一半。
胃癌的高风险因素复杂,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等。年龄越大,胃癌的风险越高,且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
胃癌越早被发现,越容易治疗。我们的邻国日本,胃癌的发病率也很高,但5年生存率高达80%,中国则只有20%。原因就在于日本的早筛普及,提高了胃癌的生存率。
建议如果有胃病或者长期的胃部不舒服,医院检查,首先需要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检查是“尿素呼气试验”。如果发现有感染,可以进行标准四联治疗,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科普
萎缩性胃炎会发展成胃癌吗?这些人需要尽早筛查!!!
但幽门螺杆菌只是胃癌的一个高风险因素,不见得感染者肯定就会得胃癌。标准的胃癌筛查,是胃镜检查。如果胃镜认为有问题,必须根据病理活检结果,确定是否是胃癌。
符合这两个条件就需要及早筛查
适合早筛的高风险人群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年龄要在40岁以上,
二是要有如下任何一种情况:
1)身处胃癌高发地区;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患有胃病:包括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4)一级亲属里(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出现过胃癌患者;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高盐、腌制食物、吸烟、重度饮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