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某,男,45岁。初诊:患者胃脘部灼痛5年,加剧2月。5年来胃脘部灼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2月前因饮食不慎感上腹部灼热,疼痛加重,每于餐后为甚,夜间时有恶心呕吐,伴胃内容物,面色不华,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苔薄微*,脉细弦滑。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病理诊断:(胃窦)幽门腺粘膜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辨证为土虚木郁,胃失和降,胆失宁谧,胆汁逆流。治宜健脾和胃,清胆降逆。方用温胆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药方:代赭石(先煎)30g,旋覆花(包)10g,姜半夏10g,炒枳实10g,姜竹茹10g,陈皮10g,*参15g,瓜蒌仁15g,吴茱萸2g,川连3g,清甘草6g,生姜3片。日1剂,水煎服。连服15剂后,胃脘部胀痛改善,呕吐已止,大便正常,苔薄白,脉细弦。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续服30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示:胃窦部粘膜潮红,未见胆汁反流。温胆汤用治胆火犯胃,温者和也,养中焦之正。罗东逸认为:“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吴昆在《医方考》中分析:“胆,甲木也,为阳中之少阳,其性以温为常候,故曰温胆。竹茹之清,所以去热;半夏之辛,所以散逆;枳实所以破实;陈皮所以消滞,生姜所以平呕,甘草所以缓逆。”合代赭石、旋覆花、*参降逆和胃,伍吴茱萸、川连、瓜蒌仁以辛开苦降,清热化痰,俾使胆火清泄,胃气和降,胆胃调和。出处:江苏中医药年第25卷第4期张迪蛟主任中医师注: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疾病疑问,可免费咨询郭老师()▼
手指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