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湖之声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又是一个温馨欢乐的夜晚,应大伯一家围坐在餐桌边共进晚餐,“不好!啊!”正在享受美味白切鸡的应大伯突然感觉喉头一紧,人也跟着一抖,赶紧放下筷子,猛的喝了一大口水,然而不适感并没有消失。
见家里人有点困惑的看着自己,应大伯喘了口气道:“我可能被鸡骨头卡住了”,又是一杯水下肚,不过貌似仍没有什么作用,于是家里人提议他用土办法大口吃菜吞饭把鸡骨头给压下去,谁知骨头虽然往下滑了一点,但咽喉部立刻传来一阵强烈剧痛。一时间,应大伯只觉得呼吸困难,甚至还有些恶心想吐。家里人看着他“如鲠在喉”的痛苦表情,便匆匆医院就医。
急诊室内,来来往往的病人络绎不绝,此刻的应大伯已经面色发情了,家人焦急万分:“医生,你快看看我老伴的情况!”一听是异物卡喉,耳鼻喉科医生立刻上前,经诊断考虑患者异物嵌顿、食道壁穿孔可能,此时脾胃病科医生也到了,会诊后考虑患者食道穿孔,不建议内镜下取物,需进一步讨论解决方案。
此时急诊医生为应大伯安排的颈部CT结果也出来了:食管异物!只见一块近3厘米多的尖锐异物横亘在食管最上段的狭窄处,似乎已经穿透食管,由于卡喉的异物很大且位置特殊,无法简单取出。急诊医生又联系了耳鼻喉科、脾胃病科、胸心外科、影像科和麻醉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
经综合会诊后,为患者的安全起见,胸心外科医生决定马上为患者行“经颈食管内异物取出术”解除危机。可当胸外科谢柏胜医生告诉应大伯需要在颈部动刀子的时候,他和家属陷入了沉思:这么小的事情有需要做手术的必要吗?还有为什么胸心外科的医生也来了,难道要开胸剖肚嘛?这太吓人了,应大伯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我想再等等,看看鸡骨头会不会自己掉下去”,一边说道一边仍在“努力”进行吞咽动作。
半小时、一小时,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危险也在步步逼近,而胸心外科王军副主任医师也在坚持和家属再三沟通,强调现在必须采取手术治疗,不能拖延,不然极有可能因异物伤及食管的大动脉引发大出血。
最后眼看喉部的疼痛不断加剧,不见任何缓解,应大伯最终同意进行手术治疗。
事不宜迟,胸心外科快速启动了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急救手术流程,急查抗体、核酸,同时在急诊抢救室就完成了术前准备,尽可能为患者争取时间。
凌晨12点,手术室内依旧灯火通明,胸心外科王军副主任、谢柏胜主治医生,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们也都在有条不紊的紧密配合,王军从患者颈部熟练的进入到食管位置,赫然在目的是一根3厘米长的鸡骨头,已然刺破了患者的食管,且尖锐的头端非常靠近颈内动脉,若再延迟一点、鸡骨头刺的深一点,刺破大动脉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短时间内就会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这次紧急援救非常及时,不一会儿,医生们就从破口处取出了鸡骨头,手术室紧张的气氛一下子舒缓下来,术后应大伯被转入ICU,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已与近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转回普通病房继续观察。
“哎,我也没想到就因为吃了几医院里来了!多亏了这么多医生齐心协力来救我”。术后应大伯恢复的非常好,颈部的切口也非常小,远没有他术前焦虑的要开胸剖肚的可怕刀口,不过现在想想还是心有余悸。
噎住了拍拍就没事?你太小看食管异物了
食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老人和儿童是好发人群,儿童是由于好奇误咽,而老年人多是因为咀嚼能力下降导致异物存留于食管。
食管异物最常发生的部位是食管的三个狭窄处,第一个位于食管与咽喉相连接的部位,第二个位于左气管横跨食管的部位,第三个位于膈肌食管裂孔处,这三处最容易导致误入食管的异物滞留,且这片区域的食管黏膜也容易因受损导致异常增生,考虑到食管壁比较薄,异物残留还可造成局部及相邻器官感染,引发食管脓肿,穿孔。
大多数食管异物经外界干涉后能够自行通过食管,然而形状不规则、较大、锐利的异物,可能会直接刺穿食管壁或因食管受压、水肿、缺血、粘膜糜烂继而穿孔。食管穿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引发食管周围炎,纵膈脓肿甚至食管主动脉瘘,直至出现严重感染和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
一般来讲,食管有异常症状发生可通过胃镜的检测明确,如发现有异物滞留可在内镜下取出,但应大伯食道内的鸡骨头过于庞大且已经穿透食管又临近大血管,使得内镜取出风险非常大,因此必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食道异物的常见表现
吞咽疼痛。可能跟异物损伤粘膜有关。
吞咽困难。多与异物所造成的食管梗阻程度有关,小的异物吞咽梗阻感明显,能进流食,大的异物吞咽困难明显,甚至饮水都困难。
常伴反酸,恶心,较小的儿童可能有伴流涎现象。
较大异物向前压迫气管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以幼童多见。
食管异物非“小事”,发生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胸心外科王军副主任医师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当发现有东西卡在食道之中,并且一直咽不下去的时候,首先还是要保持镇静,尽量控制恶心和呕吐,马上停止进食和饮水,尽可能减缓食管蠕动程度。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拨打及时就诊。因为食管异物嵌顿时间越短,异物对于食道的压迫损伤就越轻,嵌顿时间越长,越容易继发食管周围感染及纵膈感染,导致病情升级。
本文来源:杭州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