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是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学将慢性结肠炎纳入“泄泻”,“痢疾”等范畴,并认为慢性结肠炎的病因与患者的情志、饮食及感受外邪相关。患者情志不畅,会导致肝郁成脾,湿浊内生,从而导致肠道功能失常。饮食不当主要是指饮食变质、腐烂、污染性的食物,从而伤及脾胃;贪吃过多,也有可能导致食滞不化,宿食内停损伤脾气,而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嗜食膏粱肥甘厚味、饮酒无度或者嗜食辛辣、香燥食物都有可能导致湿热,而生冷食物的食用会使寒食客于肠胃,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使人体脾运失职,从而形成慢性结肠炎。患者在患病初期,存在湿热证候,病情反复缠绵,久治难愈,损伤脉络。患病后期,正气虚损,故有虚象
#慢性结肠炎#
首先是饮食问题忌口
患者也要根据自身的病症特点调整饮食,在疾病发作期间,选择半流质食物,待病情好转之后再多吃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但要注意辛辣调味减少使用,避免刺激而导致病情严重。
日常生活护理:若患者病情减弱,严重需要卧床休息,但要注意少食多餐,以免无法消化。若有必要可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饮食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要注意饮食卫生,能够有效避免肠道感染,预防疾病反复发作。多吃富含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瘦肉、鱼类、家禽类,患者也要注意低纤维素饮食,禁止酒精、辛辣刺激食物的食用。日常病情监测:若患者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要定期复查肠镜,进一步观察肠道是否发生损害。患者要特别注重自身病情变化,能发现症医院检查,及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中医药治疗
由于慢性结肠炎病程长,大多数患者因饮食、劳累诱发疾病。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情加重,患者久病属虚,在治疗时通常用温补药物,调整饮食,患者多食鱼肉,往往会适得其反,形成本虚标实证。
对于中老年患者而言,久泻症状的存在会使心脾的功能减弱,造成患者气血流通受阻。由此,患者会出现面色白、神疲乏力等症状,并伴随腹痛、腹泻、大便不畅等症状,中医学认为“久泄必从脾肾治疗”,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选用补脾益气利湿的药物,同时加山楂、建曲、枳实等药材,能够增强患者脾胃运化功能,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寒热并进:对于这类患者,应以祛胃肠湿热为主,大多数慢性结肠炎患者,存在腹泻的情况,在治疗时应用干姜、肉桂等药材温脾肾,散寒湿;选用黄连、白头翁、马齿苋等药材泻热邪、厚胃肠,选用辛温苦寒药才能够帮助患者去胃肠湿热,又能够增强患者的肠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对于腹泻腹痛症状的患者,应将干姜加白头翁、肉桂加马齿苋加入方剂中,帮助患者缓解腹痛、腹泻症状。
大多数慢性结肠炎患者泻泄日久,患者会出现大便长期溏泻、面色无华等症状。在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病症特点,既要注重温补脾肾,又要收涩固脱。选用四神丸或附子中理中汤加乌梅治疗,振奋脾肾阳气,使患者的腹泻症状得到缓解。多数结肠炎患者是由外邪饮食所伤,从而导致脾失健运。因此,在治疗时选用健脾药,辅以风药。大多数风药气轻微香,药性偏燥能够振奋脾阳,中药治疗时通常选用柴胡、防风、升麻等药材,既能鼓舞阳气,又能行气发散。
慢性结肠炎患者腹痛、腹泻、腹胀、呕吐等症状交替出现。多数是由于失眠、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而导致病情加重。情志郁结而导致气机运行障碍,在治疗时应用百合、柴胡、白芍、陈皮、防风等药材,帮助患者疏肝解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