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夏季
1.农历的夏季
在中国夏季从立夏开始,到立秋结束,即农历四月、五月、六月,共3个月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
2.气象学的夏季
连续5天平均温度超过22度算作夏季,直到5天平均温度低于22度算作秋季。
3.物候学的夏季
草长莺飞,万物茂盛,高温多湿,炎暑大行。
二、夏季气候特点
1.气候炎热,暑热流行
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阳气最旺,阴气最弱的时候,其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强度大,气温最高,昼长夜短。
中医认为,夏季热邪、暑邪最盛,所以夏季高发暑证、热证。暑与热均属阳邪,产生发热、红肿热痛等化脓性疾病是其主要症状。
除此之外,暑热还容易“耗气伤津”。“耗气”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多汗、疲劳等,与夏季日照强度大,气温高,皮肤血管过度扩张,血流增加,内脏血流量减少,人体各种生理机能降低有关。
“伤津”主要表现为口干口渴,尿少,便干等,与夏季汗出多,人体不同程度的缺水有关。夏季人们普遍觉得体能下降,易疲劳,容易出现口干口渴,都属于中医暑热耗气伤津的后果。
2.暑气通心,心病易生
中医认为,夏季暑气盛,暑气通于心,所以夏季心脏疾病明显增多。研究表明,高温天气容易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这些都是诱导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的发作或加重的重要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中医的心并不同于现代医学的、主管血液循环的心脏。中医的心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主血脉,即主管人体血液运行,与现代医学的心脏功能基本相同;二是主藏神,即心主管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寺悄神力咀的沾动,头顶上属于西医脑的功能。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会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表现为烦躁、抑郁等情绪活动的异常,这些情志活动与中医心有关。所以夏季心病高发不仅仅是指西医的心脏病高发,还包括失眠、烦躁、抑郁等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也高发。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中医“心藏神”的认识,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人们通常说心里想什么,实际上是脑在想,但中医把“想”这种思维活动归属于心。
3.雨水渐多,多发湿证
夏季雨水渐多,空气湿度增大,适当的湿度对动植物的生长有利,所以夏季植物生长最为旺盛。但湿度过大就会引起多种疾病,中医统统称之为“湿证”,最常见的湿证有两种,一种是脾胃病,另一种是皮肤病。
中医认为,脾脏的特性是喜欢干燥,厌恶潮湿,湿气盛最容易损伤脾的功能,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厌油腻、大便溏泄,甚则会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与夏季高温高湿,细菌繁殖活跃期有关。
所以,夏季是胃肠炎、肝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痢疾、病*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这些疾病都与中医的脾胃和湿有关,属于中医“湿证”的范畴。
夏季除了空气潮湿以外,高温还会造成汗出湿衣,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的状态,会出现糜烂、滋水、黏液、瘙痒等皮肤病,所以,夏季湿疹、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病会增多。由于湿热的环境有利于霉菌的生长,所以,夏季灰指甲、脚气、体癣等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也明显增多。
参考资料:《*帝内经》
作者简介:本文系作者花家养生说的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