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
我国超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杆菌
这种病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
共餐易致全家感染
且不少患者出现耐药
那么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办?
该吃什么药?
江苏一女子自行去药房买药
结果服用后中*了
又是怎么回事?
一起来看!
11月下旬,江苏的李女士医院做胃镜检查,被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
医生开出药方让她按时服药,一个疗程后复查。12月8日,李女士发现,其中一种叫呋喃唑酮的药吃完了,就自己去药店购买。
可她只记得药名,医院配的药品剂量。回家后,李女士按照之前服用的颗粒数吃药,十小时后,就出现了上腹部不适的症状,还觉得恶心、头晕、全身乏力,休息后也不见好转。
她下意识看了一下,才发现从药店里买的药,医院里配的10倍,也就是说她这次服用的药物是她治疗量的10倍,她立即赶到急诊就医,当时测血压只有78/49mmHg,医院给予静脉补液等对症治疗。
医生介绍,呋喃唑酮没有特效解*药,超剂量误服后有可能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多发性神经炎、心力衰竭等。
据医生据介绍,呋喃唑酮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目前仅用于治疗难以根除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成人常用剂量为一次服用0.1克,一日3-4次。当每日服用呋喃唑酮剂量超过0.4克或总的服用剂量超过3克,就可能引起精神障碍、多发性神经炎、肝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而且呋喃唑酮没有特效解救药,过量服用只能通过催吐、洗胃、大量饮水或补液进行救治。
“李女士从药店购买的呋喃唑酮单片剂量为mg,而医院里配置的是10mg,医嘱是每天服用10粒,也就是每天服用剂量为mg,而她从药店购买药物回家后仍然服用10粒,也就是说她当时服用的剂量为0mg,已经超出安全剂量了。又因为她服药后过了12医院,医院只能给予大量补液等对症治疗。”
医生提醒:
大家在药店购买药品的时候,除了要注意药品名称外,还要注意药品的剂量,自购药物的时候要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等。
长期“钉子户”,世界范围内的高感染率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扎根在人体胃黏膜中的唯一细菌。遗传学研究显示,人类携带幽门螺杆菌已有10多万年,这个时间跨度已经是目前的检测手段所能达到的极限了。
幽门螺杆菌对生长环境要求很苛刻,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它平常的“迁徙”方式一般是通过唾液、飞沫“口-口”传播,比如共用筷子、不洁饮食、相互夹菜都极易造成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这也是为什么很容易出现“一人患胃病全家都感染”的现象;偶尔它也会以“粪-口”的方式传播:通过附在水源和食物的方式上,它能够走得更远,侵入更多人的胃。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相比起成年人,幽门螺杆菌“偏爱”低龄儿童。在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而10岁以上感染者,每年以0.5%~1%的幅度缓慢增加。
70%的人没症状,大多数人无需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一般并不会出现太多的症状,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体检才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潜伏期为一周左右,大约70%的人感染后表现隐匿,无全身症状,也不会导致其他胃部疾病。所以,这部分人无需治疗。
10%的人可能存在消化不良,往往表现为腹胀、上腹部隐痛、恶心、嗳气、口臭、周身不适等;10%~20%的人感染后会出现炎症、消化性溃疡等症状。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建议自己买药。
对特定人群,根治治疗很重要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及根除,是否治疗需要对患者作进一步的获益-风险评估,个体化处理。
然而,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同时存在以下问题的患者,医院就诊,进行规范治疗:
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手术切除,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癌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
这些人群及时进行治疗都是获益大于风险的,其他人群则不必过于紧张。
如何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及复发的根本办法是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及卫生条件,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个人能做的,主要有几点:
①餐具消*、分餐可预防: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餐具要定期消*。
②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③及时洗手、清洁口腔: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
猜你喜欢
长宁这些大方又有特色的店招店牌,是这样打造出来的……长宁这些体育设施今年全部建成!有你家附近的吗?长宁新成立的这个“办公室”,专门收集人民的建议中山公园“红”了!辟建新路、增加停车位、定制公交线…长宁“十四五”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多元!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