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患者常因为胃酸、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去看胃肠科,做完胃镜后报告上写着:慢性浅表性胃炎。
这到底是个多大的毛病?严不严重呢?要不要吃药?
”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炎家族里的“小弟”即症状最轻的慢性胃炎。虽然医生一般会告诉你没什么大问题。但还是会建议患者去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如果做了病理,还会建议等病理有了结果再进一步治疗。既然“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部分都意味着基本没有问题,为什么医生还会有这么多的建议呢?
为什么查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部分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而慢性浅表性胃炎80%和它有关。另外,这个菌是一级致恶变因子,是胃病变的元凶,所以要查、要杀。
我国的幽门螺杆菌胃病变防控指南明确指出: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肠型胃病变最为有效的可控因素,并且越早治疗,受益越大。
为什么要等病理结果?
病理报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你的浅表性胃炎的分级。根据其在胃黏膜浸润的多少、深度,把胃黏膜炎症分为:正常、轻、中、重度。
1、炎性细胞浸润仅限于胃黏膜上1/3为正常。
2、超过5个为轻度;炎性细胞超过黏膜1/3为中度。
3、炎性细胞浸润超过全层2/3到全层者为重度。
另外还要注意有没有萎缩、肠化...这些比较严重的情况。根据病理结果,医生能更精准的用药。
“浅表”虽轻,但不能轻视
不要因为医生说了“慢性浅表性胃炎”没什么大问题,就不重视它,小问题也可能因为你的不重视变成大问题。
医院温馨提示:长时间胃粘膜慢性炎症,进一步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增加胃病变发病率。所以,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防微杜渐,是我们应该做的。
如果你正在被胃肠疾病困扰,应及时寻找专业医生的帮助。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