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安全国人不识“屠呦呦”反证媒体跑偏了
国庆小长假接近尾声,除了“进城很堵”的爆料,上最火的消息莫过于“屠呦呦”了。自从这位年过八旬的药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不胫而走,连日来屠呦呦曾经就读过的学校摩肩接踵,到标价1.5亿的屠呦呦居故居前合影留念者更是络绎不绝,这可真成了典型的“爱屋及乌”了,似乎人人都想和名人屠呦呦沾上哪怕那么一丁点关系。(10月7日澎湃)
国人这种可怜又可笑的作派,很容易让笔者联想到鲁迅笔下那位“攀附阔佬”的阿Q先生,还有封建社会那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掌故。如果说我们的媒体此前完全没有关注到屠教授,也不准确。5年前“三无教授”屠呦呦因为获得美国拉斯克奖备受争议,媒体倒着实关注了一把,可是即便如此仍然不妨碍我和周边的人对“屠呦呦”三个字的读音拿不准:不但“屠”姓少见,“呦呦”2字用作人名也极为罕见,乃至让不少国人对突然捧得“诺奖”的这位女教授的名字多少有些猝不及防。
说得更深一点,从我们的平面媒体到互联,再到自媒体,发展虽则迅猛,可同时也关注了不该关注的东西,遗忘了不该遗忘的东西。比如,关于屠呦呦其人,这个民族几乎没多少人认识。对于这位始终默默无闻、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不但我们的媒体极少提及,即便是百度百科将其收入词条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一个民族对其最为优秀的科学家居然不认识,不了解,我们的媒体难道没有一点吗?
媒体的属性带有鲜明的公共性质。可反观我们的媒体,又整天在关注些什么呢?更多的媒体热衷于一窝蜂地报道那些不疼不痒的明星八卦,为了眼球经济可谓挖空心思,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炫富,这几天频频上头条的范冰冰秀恩爱、范冰冰丢证件,“看脸”的时代明星放个屁都可以成为,都能上首页推荐,可那些对民族和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在媒体的版面上却几乎没有立锥之地。虽然他们本人并不一定计较和理会,可我们的公众和媒体不能不在乎。
再比如,我们身边见义勇为的事迹有很多,然则这样的消息因为在媒体眼里没有什么“卖点”而往往被“习惯性”忽视,与此同时,更多的媒体醉心于无限地放大医患矛盾、无度地炒作“扶不起”的个案,甚至是纠缠不休,媒体炒作多了往往就给人一种错觉,把特例当成了普遍现象,这种不停的炒作必然导致“不敢扶”、见死不救,直到自己也陷入无助感和恐慌感,对世道人心失望。显然,“扶不扶”本来不是个问题,炒的人多了反倒成了问题。
当明星诱惑公众离婚,婚外情,挤占社会公共资源,当过度消费明星,过度炒作负面消息成了媒体的习惯,当媒体无视其公益性质和社会,而惯于“选择性”地报道,“选择性”地失明,“选择性”地放大,人为地制造信息不客观、不对称的时候,受伤的肯定是我们的社会和公众。于是我们不得不说媒体病了,媒体的轮子显然是“跑偏了”。
“两个舆论场”的客观存在已成共识。我们的报道要么都是些面目可憎的“高大全”,要么跟着新媒体亦步亦趋,不伦不类。与此同时,上的炒作却非要弄出个“翻转剧情”,人们看到的都是些“假恶丑”,仿若世界末日就要到了。舆论传播的“撕裂”最终搞得人们宁可相信那些无厘头的炒作。这说明我们的媒体传播不光是跑偏了,而且偏得很厉害。从国人不识“屠呦呦”到各种炒作乱象来看,矫正舆论导向、打通两个舆论场已经刻不容缓。
文/胡文江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同时官方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