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胃病高发原因及治疗 [复制链接]

1#

胃病一直困扰着人类,俗话说十人九胃,它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与我们自身的不良习惯密切相关。

图中可以看到,在整个消化系统里胃处于中心,承接经口进入的任何东西,包括食物、水,当然偶尔也会有人吃些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些东西经过口腔的简单处理,一股脑进入胃中,在里面经过复杂处理,进一步消化或者吸收,然后再进入肠道中。

胃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一环,举足轻重。不过也正因为它的地位和功能,造成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或者其他一些理化反应,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胃病高发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长期暴饮暴食

当我们进食的时候,没有做到细嚼慢咽,导致食物以比较粗糙的一种状态经过食道进入胃内。虽然人的胃有很强大的功能,但是见到如此粗糙的食物也比较为难。

图中可以看到,我们的胃内壁有很多褶皱,同时胃也有一定的伸缩性。在空位腔的状态下胃内仅有50ml容量,而随着进食可以不断增加,最大能承受ml而无胃内压增高。

胃内壁细胞分泌胃酸,属于强酸,是胃液PH值0.9-1.5的主要原因。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如果分泌过多,将损伤胃和十二指肠黏膜,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胃内壁有一层黏膜,能够分泌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两者共同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和胃酸的腐蚀,对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当我们长期的暴饮暴食,胃一直在满负荷运行,如果又不能做到细嚼慢咽,那这些因素相加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当胃黏膜的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即形成病变。

2.药物和酒精

是药三分*,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身体造成损伤。在所有药物中对胃损伤最常见的要属非甾体抗炎药,日常用到的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都是这一类药物。当非甾体抗炎药进入胃内后,会抑制粘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并且抑制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降低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损伤胃黏膜。

而酒精除了抑制胃黏膜的分泌功能以外,还会刺激胃酸分泌,打破胃内PH值的平衡,对胃造成进一步损伤。

3.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杆菌能产生大量的活性很高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氨能中和胃酸,从而使这种细菌能在酸度很高的胃内生存。尿素酶和氨的积聚还能损伤胃黏膜层和黏膜细胞,破坏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和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部病变。

目前已公认,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

造成胃部疾病原因很多,还包括4.应激,如严重创伤、手术可损伤胃黏膜。5.物理因素,大剂量放射线照射等均可导致胃黏膜糜烂甚至溃疡。6.十二指肠-胃反流。7.年龄因素和其他,老年人胃黏膜可出现退行性改变;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胃黏膜损伤改变。

对胃的治疗需要根据特定类型的胃药物。常见的胃病类型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胃酸分泌减少,可以采取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改善胃酸分泌的药物,例如,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胃蛋白酶合剂。最好是通过胃镜检查,碳14呼气试验,明确诊断,然后对症治疗。如果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有针对性的杀菌治疗。

针对不同原因胃病也有相对应的药物

质子泵选择性抑制剂奥美拉唑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硫酸铝能与胃黏膜黏蛋白络合,并具有抗酸作用,对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和胃黏膜屏障起到保护和加强作用。

作为胃部疾病的高发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的杀灭至关重要。

当胃病从胃炎、胃溃疡发展到穿孔甚至癌变时,单纯用药就无法达到治疗作用,这时外科手术治疗才是关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