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今医案研读何善明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健脾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周期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6239962.html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何善明,男,年出生,汉族,广西阳朔人。广西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名中医,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理事、广西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西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常委、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常委。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与编写全国中医药大学教材。

何善明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吴某,女,31岁。

因胃脘部位反复疼痛13年,加重1个月,于年2月2日人院。

初诊/p>

胃脘隐痛,时有刺痛,有灼热感,饥时痛甚,食后痛减,反酸,脘腹喜按,少寐多梦,神疲乏力,舌质暗红,有齿印,苔薄*,脉弦细。胃镜诊断:①慢性浅表性胃炎,炎症分泌强;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病。

西医诊断同胃镜诊断。中医诊断:胃痛(脾胃虚弱,兼挟瘀热)。治以健脾清热,调气活血。

药用/p>

*芪,茯苓,白术,蒲公英,川*连,莪术,丹参,枳壳,海蛸,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随症加减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轻度,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红期。近期临床治愈出院。

本案引自(《广西中医药》年第4期)。

本案例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思路,认为本病的中医病机是脾虚、气滞血瘀、热*共存。故方中以*芪、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连、蒲公英清热解*,枳壳理气,莪术、丹参活血化瘀。以上各药共奏健脾益气、清热解*、行气活血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芪、茯苓、白术、甘草能调节胃泌素的分泌功能,调节胃蛋白酶的活力,对提高细胞兔疫功能有显著作用;*连、公英对幽门旋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或清除作用;枳壳、莪术能增加胃肠道动,提高平滑肌兴奋性,改善消化道的分泌与吸收功能;丹参与莪术同用又能增加黏膜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加速炎症吸收。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之痼疾,多由饥饱失常、饮食不节、情志所伤等原因,致使胃膜受损。久则由胃及脾,脾胃气虚,消运无力,气血运行不畅,终致气血瘀滞,不通而痛。慢性胃炎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久病必虚”,因此,脾胃虚弱证在慢性胃炎中相当常见。慢性胃炎的固定性上腹痛与《医林改错》中“凡壮腹痛,总不移动,是血瘀”的理论相符合。各型慢性胃炎的胃黏膜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胃黏膜炎性静脉充血、瘀血时,黏膜血管扩张、血流缓慢、血液瘀滞,致微循环阻碍,胃黏膜缺氧,引起炎性渗出、黏膜充血、水肿,形成慢性胃炎,因此,血瘀是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之一。慢性胃炎的临症表现常常为寒热错杂,既有脾虚症状又有阴火或郁火存在,其病理变化机制是以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为主。胃黏膜充血、水肿,伴点片状出血或糜烂,与“热*”有关,属祖国医学的“内痈”范畴。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的研究表明,其与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有密切关系。胃气以降为和,不降则脘胀嗖满,恶心呕吐,甚则胆汁反流,故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气滞血瘀、热*共存。其治法应是健脾清热,调气活血。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清热、调气活血之功,故治疗各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其表现在临床症状改善较快,胃镜复查示胃黏膜病变恢复较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