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疗脾胃病,就学习仲景的经验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援助活动 http://hunan.ifeng.com/a/20170626/5773085_0.shtml

仲景治疗脾胃病大法已备,方药极具效验

《伤寒论》这部千古传世之作,虽专为外感伤寒而立,但其内涵之丰富,对脾胃病的分型及辨证论治具有深远影响。其“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论断,提纲挈领,为脾胃病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石。仲景先生不仅创制了诸多疗效显著的方剂,更在“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章中,对阳明经病实热证和阳明腑实热证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白虎汤与三承气汤的经典治疗方法。翻阅《伤寒论》的其他篇章,脾胃证治的智慧随处可见。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等方剂,对于热痢的治疗独具匠心;白通汤则对虚寒痢的治疗有着独到之处。而诸泻心汤、小陷胸汤等方剂,更是对痞满、结胸等病症的精准打击。理中汤作为治疗脾胃虚寒的经典方剂,与黄土汤共同构成了脾虚下血治疗的双重保障。不仅如此,《金匮要略》中的“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章,同样为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手段。半夏泻心汤、大黄甘草汤等方剂,都是对呕吐、便秘等病症的精准施治。而大黄附子汤、厚朴七物汤等,则是对腹胀、腹中冷痛等病症的得力之作。麦门冬汤更是胃阴不足患者的福音。综上所述,《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经典之作,为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完备的理论支持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要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娴熟地运用仲景学说,准确辨证,合理选方用药,必定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以旋覆代赭汤合大黄甘草汤治疗幽门梗阻

幽门梗阻,这一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给许多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痛苦。其主要症状为胃脘胀痛,仿佛有重物压迫,让人难以忍受。同时,恶心呕吐也是其显著的表现,特别是在早晨进食后,到了傍晚时分便会发生呕吐,这种“朝食暮吐”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此外,舌苔厚腻也是幽门梗阻的一个典型体征。本病的发生,源于脾弱气虚,使得胃的通降功能失去平衡,导致痰饮停留,积聚成患。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即既有脾胃气虚的虚弱之本,又有痰饮积聚的实证表现。在治疗上,旋覆代赭汤与大黄甘草汤的合用,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旋覆代赭汤主要治疗胃气因虚而上逆,心下痞硬的情况,而大黄甘草汤则擅长治疗实热呕吐,食后即吐的症状。两方合用,既能补虚,又能泻实,真正做到了补泻两法兼顾,对于治疗幽门梗阻尤为适宜,临床上屡用屡效。在具体组方上,我们常用党参来补气,旋覆花、姜半夏、干姜来温胃散寒,酒军、佛手、苏梗来行气止痛,代赭石来重镇降逆,甘草来调和诸药。当梗阻症状得到缓解后,我们再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失笑散,从疾病的根本进行治疗,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小陷胸汤治疗糜烂性胃炎

胃,作为阳土之脏,其气机调畅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一旦受到外邪或内积的干扰,胃的气机便可能郁闭,进而内生热邪。糜烂性胃炎,这一疾病之名,便揭示了其病理特点:胃黏膜的糜烂与损伤。这种疾病往往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如过度饮用烈酒、嗜食辛辣之物,都是导致胃黏膜受损的常见原因。胃镜下的诊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黏膜的糜烂和疣状改变,为临床提供了有力的诊断依据。在治疗糜烂性胃炎时,中医的辨证施治显得尤为重要。若患者表现为燥热相结,传导失职,大便干结等症状,我们常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这一经典方剂具有通腑泄热的功效,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其中的酒军,即炮制后的大黄,不仅泻火解毒,还能活血行瘀,消积健胃,降浊止呕,是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上佳之选,而且不必担心其会攻伐败胃。在组方时,我们常用酒军,黄连,黄芩,枳壳,大腹皮,香橼皮,佛手。若患者痰热互结,舌苔黄腻,我们则合用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瓜蒌组成,以清热化痰,宽胸散结。若患者大便不结,但胃中灼热感明显,我们则去掉酒军,加入白虎汤以直清胃热。白虎汤是热病气分证的代表方剂,虽然在内伤脾胃病中的应用并不多见,但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用其治疗糜烂性胃炎而见舌红、苔薄黄、胃中灼热者,往往能取得显著的疗效。石膏作为白虎汤的主药,其用量一般,既能清热泻火,又不伤胃气。

以半夏厚朴汤等治疗胃动力障碍

胃动力障碍,这一现代医学术语,在中医的古典文献中并未直接出现,但其描述的症状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痞证”、“呕吐”、“腹满”、“噫气”等颇为相似。在中医的深邃理论体系中,胃动力障碍并非单纯的病症,而是与寒热虚实等多种因素紧密相关。因此,治疗时不仅要针对病症本身,还需考虑患者的整体体质和病因。在仲景的方剂中,半夏厚朴汤被广泛应用于胃动力障碍的治疗。此方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和苏叶五味药组成,旨在行气化结,降逆化痰。其独特之处在于,无论寒热,皆能相宜,既不显得过于油腻,也不显得过于燥热。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症状,我们还可以对半夏厚朴汤进行加减。例如,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我们可以加入木香、佛手、槟榔和香橼皮来增强药效;对于舌红苔黄、有热象的患者,黄连和黄芩是不错的选择;而对于便秘者,可以适量加入酒军;痰热者,则需加入黄连和瓜蒌;对于阴虚者,玄参、沙参和麦冬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血瘀者,丹参、降香和砂仁则是理想的选择。综上所述,中医在治疗胃动力障碍时,不仅注重症状的缓解,更重视整体调理,力求标本兼治。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古典医籍中的方剂,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我们有望开发出更多疗效好、副作用少的中药促胃肠动力药,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寒热并用,辛开苦降

在治疗脾胃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洞察其内在的病理变化,精准把握辨证的关键。这其中,辨识升降、虚实和寒热至关重要。通过这一细致的辨析过程,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脾胃病的核心矛盾,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中医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中,寒热并用的组方特点尤为突出。据统计,该书所列方剂中,有半数以上采用了寒热并用的策略。如麻黄与石膏同用,大黄与附子并行,黄连、黄芩与干姜相结合。特别是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它们都是寒热并用的典范,展示了中医在调和阴阳、平衡寒热方面的卓越智慧。脾胃病中,寒热错杂的情况相当普遍。如胃脘痛可能因寒而郁,进而化热;或胃中有热而肠中有寒;再如慢性泄泻,脾阳已伤,但湿热仍未净除。这些复杂的病理变化都体现了寒热错杂、升降失常的特点。因此,在治疗时,我们多采用寒热并用的方法,以辛开苦降为原则。黄连、黄芩、半夏、干姜、厚朴等药材在治疗痞满时效果显著,而白术、苍术、肉桂、黄连、干姜则在治疗慢性泄泻时得心应手。这些药材的巧妙组合,正是中医智慧的体现,它们共同为脾胃病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图文万粉激励计划#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