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导读:前几日,#我国平均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为59%#冲上热搜,引起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些宝妈注意到,我国儿童的幽门螺旋杆菌平均感染率高达40%,不由得担忧起来:这病菌到底是什么?宝宝会不会感染?该怎么预防感染?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寄生在人类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细菌,是人体内“打不死的小强”——不怕胃酸、能在人体内长期存活,在粪便、唾液和牙菌斑中都可能存在。它是许多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Ⅰ类致癌原。
根据最新研究显示,目前我国成人的幽门螺旋杆菌平均感染率为59%,而儿童对该菌种的平均感染率超过40%。如果妈妈们发现宝宝有反复腹痛、食欲下降且日渐消瘦、反酸打嗝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不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千万不可大意。
幽门螺旋杆菌有什么危害
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胃酸分泌较少、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宝宝非常容易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
近几年,时常出现宝宝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溃疡、呕血的新闻,因此妈妈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别看它只是个小病菌,但它对宝宝的危害却很多。
1慢性胃炎
具体表现为间歇性的腹痛、打嗝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等,有的宝宝还会因为消化道溃疡,引起呕血、黑便,还有些宝宝还会出现口臭,并且难以治愈。
2缺铁性贫血
宝宝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之后会引起萎缩性胃炎,胃酸减少,从而抑制了铁剂的有效吸收;还会造成胃黏膜吸收功能紊乱,增加了铁元素的流失,因此非常容易引发宝宝缺铁性贫血,并且营养不良,体重逐渐减轻。
3胃出血
根据亚洲医学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引发胃出血、胃萎缩,甚至会提高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发生的几率。
预防为主避免病从口入
虽然幽门螺旋杆菌传染性强、感染率高,但是仍有很多方式帮助我们预防感染。妈妈们要知道,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因此在预防感染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尤为重要。
1拒绝喂饭
年幼的宝宝牙齿发育尚不完全,咀嚼力也比较弱,老一辈的长辈由于疼爱宝宝,习惯先把食物嚼碎嚼烂,再吐出来给宝宝吃。有时冲完奶或者食物过烫时,很多宝妈也习惯于先尝一口烫不烫之后再喂。这些都无形中增加宝宝传染病菌的几率。据西非一组报告显示,通过家人咀嚼食物后喂养的宝宝,与非咀嚼喂养的宝宝相比,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概率提升2.9倍。
正确做法:不要嚼碎食物给宝宝喂饭,给宝宝准备的食物可以使用工具把食物剪碎之后再喂宝宝;在外用餐尽量使用公筷;平时和宝宝吃饭尽量分餐;另外也不要用嘴给宝宝试温,最好是将奶水或者食物放到手背上感受温度。
2适当消毒
除了不喂饭用公筷外,平时妈妈们也要注意给宝宝的餐具消毒,最好配有专门的消毒柜,给宝宝使用餐具之前都经过消毒再使用。没有消毒柜的家庭也可以试试用沸水给宝宝餐具、奶瓶消毒。妈妈们平时给宝宝准备餐食的时候,蔬果一定要洗干净,肉食则一定要煮熟、煮透。另外,平时也要注意给宝宝勤洗手,尤其是吃饭前、排便后。
3拒绝亲吻
很多宝妈奶爸们对可爱的宝宝爱不释手,喜欢亲吻宝宝,其实这样特别容易把幽门螺旋杆菌、疱疹病毒、口腔病等传染给宝宝,危害宝宝健康。因此,建议家长们最好换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尤其是不要嘴对嘴亲吻宝宝。
4及时检查
目前的国标指南指出,当宝宝消化不良时,不用刻意去检查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适用,如果出现了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妈妈们医院查验一下是否感染:
①宝宝的直系亲属中有检查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或者患有胃癌的,需要给宝宝及家人都做一个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
②患有慢性胃炎、肠胃消化性溃疡的宝宝。
③如果宝宝缺铁性贫血,反复医治难以根除,则需要考虑是幽门螺旋杆菌的问题。
5清淡饮食、不吃大人饭
宝宝肠胃非常脆弱,为了宝宝的肠胃稳定,妈妈们不能给宝宝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损伤胃黏膜,降低宝宝肠胃抗病力和消化力。尤其是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妈妈们不要为了省事就带宝宝吃大人饭,最好单独为宝宝准备口感清淡、营养丰富的宝宝食物,不仅可以减少宝宝挑食、偏食的几率,还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宝宝胃黏膜被破坏。
总的来说,幽门螺旋杆菌非常常见,广泛存在于人群当中,虽然与胃肠道疾病相关,但大部分人感染后并不会出现症状或严重健康问题,因此妈妈们不需要太过惊慌失措,平时做好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使用公筷,尽量做到家庭分餐,即可有效减少宝宝感染几率。如果家人中有肠胃不好或者患有肠胃疾病的,并且平时与宝宝接触比较多,医院做做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
除此之外,妈妈们平时也要注意宝宝自身免疫力的提升,比如宝宝营养饮食安排、喂奶量和睡眠时间充足、带宝宝多多锻炼等,这些方法可以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远离病菌。
好啦,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您对如何选奶粉还有疑问,可以在文末给我们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