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旺昌健康很多人得胃病,都是从沾上它开 [复制链接]

1#

过了三十岁,提醒我们不再年轻的,除了日渐稀疏的头发,还有日渐脆弱的胃(胃痛、恶心、反酸)。

好好的胃,怎么就病了?很可能是沾染了一种叫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菌。

今天这篇,是一封来自幽门螺旋杆菌的“自白书”。

很多胃病是从慢性胃炎开始的。

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人群中确切的患病率难以获得,一项基于内镜诊断的研究显示:我国慢性胃炎患病率接近90%[1]。

依据胃黏膜病损类型,慢性胃炎可分为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在我国一项慢性胃炎的多中心流行病调查中,名受试者接受胃镜检查,其中浅表性胃炎49.4%,糜烂性胃炎42.3%,萎缩性胃炎17.7%[2]。

之所以患上慢性胃炎,除了药物、饮酒、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之外,幽门螺旋杆菌是主要元凶。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感染幽门螺杆菌,几乎都存在慢性胃炎[3]。

幽门螺旋杆菌不仅仅和慢性胃炎有关。还可能导致多种其他胃疾病的发生,比如胃溃疡、胃淋巴瘤、十二指肠溃疡等,甚至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

一项来自13个国家的国际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癌危险性较非感染者高6倍[4],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癌风险降低34%[5]。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将把它列为第一类胃癌危险因子。

在中国,近一半人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很多人却并不自知。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0%~60%[6],是幽门螺杆菌的高感染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很容易通过家庭成员传播,这让它悄无声息地将魔爪伸向孩子们。

据上海地区名健康在校儿童和青少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结果显示:

无症状儿童中7岁年龄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9%;

7~12岁年龄组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逐渐上升,平均年递增率为3.2%;

12岁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水平接近成人[7]。

幽门螺旋杆菌是怎样攻陷人类的胃的呢?

幽门螺杆菌存在于唾液中,一般通过共用同一食物器皿、咀嚼食物喂食、吃受污染的食物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叉感染,成为幽门螺杆菌传染的主要途径。

幽门螺杆菌进入人体,主要定植于胃黏膜,释放毒性物质,破坏胃黏膜屏障,促使胃酸及一些致癌因子更容易直接破坏胃黏膜,导致黏膜的水肿、糜烂、溃疡、肠化、异型增生等改变。

是否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与传染源接触程度,总体来说,长期密切接触者更容易感染。

二是患者的身体状态,身强力壮的人接触少量的细菌可通过自身免疫清除外来致病菌,相反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人则更容易让细菌躲避免疫攻击,形成免疫逃逸。

因此老年人、免疫力差、基础疾病多、有较多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餐前便后不爱洗手)的人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多引起慢性胃炎,不一定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有很轻微的症状,容易被忽视。

如果胃不舒服(比如上腹痛、反酸、烧心、胀气、打嗝等),医院检测幽门螺杆菌。

健康的成年人,无论男女,也可以将幽门螺杆菌的监测作为体检项目进行常规筛查。

筛查方法很多,尿素呼气试验是最简捷高效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吹口气,半小时后即可查得结果。

其他检测方法,如血清抗体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临床也比较常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黏膜活体组织为侵入性检查,需通过胃镜检查取胃粘膜进行检查。

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不经治疗很难自行清除。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指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无论有无症状和并发症,都应该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存在(比如75岁以上高龄老人、14岁以下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重慢性疾病等)。

一旦检测出感染,医院进行治疗。

虽然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治疗,不过也别过度担心。

感染幽门螺杆菌%导致慢性胃炎,但只有约1~3%发生胃癌。一般,在浅表性胃炎(胃粘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之前)根除幽门螺杆菌,患者获益最大,如果治好了,几乎可完全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

目前标准的四联方案根治幽门螺杆菌成功率约90%。每个人状况不同,具体治疗方案,还是要咨询医生。

(1)家庭实行餐具专用制

不管家庭成员是否有幽门螺杆菌,都建议实行专碗专筷,不仅有效的避免幽门螺杆菌的家族性传播,还可避免其他疾病的互相传染。

(2)聚餐实行公筷制

多人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

(3)餐具定期消毒

对于使用过的碗筷在洗干净之后,放到消毒柜蒸煮消毒。幽门螺杆菌在℃的温度、30分钟后就可以被杀死。

(4)不要嘴对嘴给孩子喂食

大人更不能用嘴巴去亲孩子的嘴,也不要用嘴去吹凉食物,很可能传染幽门螺旋杆菌。

(5)饭前便后要洗手

幽门螺杆菌及其他致病菌可能会随着大便排出,如果一不小心粘到手上,则有可能造成自己二次感染或者传染给别人。

规律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过辣、油炸、腌制食物;

少喝浓咖啡、浓茶;

控制抽烟、饮酒;

运动是最好的胃肠动力“药”,建议适当运动,如慢跑、散步;

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芬必得等。

希望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有个健康的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