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听说过“过度医疗”。过度医疗也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很多人因为过度医疗产生了多种并发症,甚至很多人的疾病根本不需要吃药,也不需要手术,如果盲目吃药,盲目手术只会徒增痛苦。
为何会产生“过度医疗”呢?
患者子女的盲目孝顺。
患者的家属尽管心里清楚,父母已经不可能继续正常生活,但是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挽留他们,于是便出现了老年父母亲一边被供应着他人捐献的珍贵新鲜血液以边控制不住自己排出血凝块的拉锯战场景。
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大部分患病,晚期的老年人也会伴随其他棘手疾病,就算躲过失血过多的厄运,也可能会因为其他疾病不幸陨落,造成人财两空。
患者对医疗疾病的见识浅薄。
比如慢性胃炎、慢性前列腺炎与宫颈糜烂等不需治疗的疾病被过度治疗;而对于高血压、糖尿病与痛风等慢性疾病,患者们总抱着“根治”的想法盲目就医,不仅劳财还伤身;
要知道就算是感冒,也需要耗时两天左右才能痊愈,但患者不愿意等,只想着下猛药,这种浮躁的心理和急于痊愈的心态使得过度医疗有了市场,至少不引起患者的排斥。
医生角色的模糊。
医院采取“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政策。而医院盈利越多,奖金补贴自然也越多,使得医生角色变得模糊。不少医生不免会困惑:是把治愈患者放在首位,还是把科室盈利放在首位。
既能治愈患者,又能实现科室盈利的过度医疗显然达到了两全的优点。医院都在进行扩建、加床、引进新的高新设备,其背后隐藏着难以抑制的逐利冲动。
甚至有新闻报道指出一台心脏支架的利润超过贩毒,倒不是因为物有所值,而是流通成本实在太高,需要以一定的回扣形式“贡献”于医院与医生。
专家:很多药无需吃,很多手术不该做
——心脏支架
心脏支架对于急性心梗死的救治有关键作用,越早进行手术生存几率越高,但是胡大一教授却表示心脏支架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尤其是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存在支架使用过度问题。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包括:
没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
没有心绞痛症状,能够正常地生活工作,但有侧支循环闭塞病变;
有心绞痛症状,但病情稳定,且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率都平稳,甚至有所减轻;
因抑郁或焦虑导致的胸部后背不适,存在心悸和疲乏症状,被诊断误认为是心绞痛。
这几类人普遍存在过度检查的情况,最后因为误导而接受了支架治疗,实际上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支架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是一致的。
目前来说心脏支架的利润已经降至了最低,其中也可以说没有什么高利益可以获取,那么心脏支架滥用的情况可能会得到改善。
——手术治疗
在肿瘤的治疗上,未通过病情辨证,动辄采用微创手术消融手术,根治性手术等效果有时并不尽人意,甚至有些人手术之后身体状况并没有好转,反而导致病情恶化。
中国工程院院汤钊猷表示,癌症的治疗不能抱着“一刀切下去就根治了”的心态,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不能轻易动刀。
癌症不是传染性外部疾病是患者自身内部失调的结果,手术治疗有利有弊,究竟能不能手术?需不需要手术需要医生进行严格诊断,制定合理方案。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癌近几年发病率不断增长,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这很可能是过度筛查导致的后果相关,专家建议不要过度进行甲状腺癌筛查。
虽然提前进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病灶,但如果盲目进行癌症筛查,有可能会导致结果越来越差,反而会影响人的正常心理素质。
针对甲状腺机能减退的过度治疗,不但不能恢复正常状态,还会增加患者焦虑腹泻,记忆力减退,心悸等一系列症状。
——盲目输液
我国很多人认为生病输液之后好的速度更快,医院输液厅经常人满为患,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输液量超过一瓶,相当于每人每年输液8瓶。
国际上的平均水平是每年每人2.5~3.3瓶,输液治医院的首要治疗方式。
医院药学研究所所长龚志成教授提到,静脉用药治疗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救治难度更大,比如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会导致心律失常、呼吸困难、休克等,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过度输液也可能会面临多种危害,比如堵塞毛细血管甚至会影响全身毛细血管健康,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药物性肾脏损伤,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输液治疗,大家一定要科学对待这个问题。
具备以下特征的,可以认定为过度医疗:
(1)使用的诊疗手段超出了疾病诊疗的根本需求,不符合疾病规律和特点;
(2)采用非“金标准”的诊疗手段;
(3)对疾病基本诊疗需求无关的过度消费;
(4)费用超出了当时个人、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